【文旅融合看貴州】創新與融合 印江激發旅游新活力
日期:2019-09-29 16:10:39 來源:中國旅游報 責任編輯:熊美琳 關注:0次 我要評論創新與融合 印江激發旅游新活力
時間:2019-9-26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車文興 孔令娟
盛夏的印江,靈山凈水多了幾分溫柔。梵凈山腰的紫薇鎮團龍村,林木蔥郁,青山疊翠,潺潺溪流,氣溫適宜,空氣中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12至16萬個,細細的風混著沁人的草香襲面而來,像在這天然的“空調”里加上了清新的香氛,吸氧洗肺,健身康體,氣爽神清,漫步、禪修兼得者多。
在這里住一棟土家木樓,看一場土家花燈,聽一曲土家山歌,品一杯梵凈佛茶,過一段閑暇時光,看萬里碧空,云卷云舒。
這只是梵凈山西線上的一個景點。靜臥在梵凈山西面,處于蟒嶺之間的亞盤林,村莊與天齊高,白云伸手可觸,青色瓦房、悠然水車、淙淙溪水,還有古老的木橋與碾坊,真正的“世外桃源”。“梵凈第一湯”亦在此處,每至春日,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青山中怒放,花海之中蜿蜒著一條條環山油路與鄉村油路,緩步而行,如游畫中……
這樣的美景在印江實在是太多了,如同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地處梵凈山西麓的印江,位于銅仁市西部,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之美譽,是紅色革命老區和國家首批內陸開放縣,民族風情濃厚,世居著土家、苗、漢等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燦爛、獨特的民族文化。梵凈山西線,便是那串聯珍珠的線,一條集紅色旅游、佛教旅游、土家民俗旅游、生態旅游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
印江的“線”可不止這一條,近年來愈發火爆的鄉村旅游怎么能錯過。城郊休閑的旅游圈、寓教寓學的研學之路正在進行時,印江各地因地制宜,堅持“旅游強縣”戰略,在鄉村旅游上下功夫,腳踏實地,全力打造城郊鄉村旅游休閑目的地和寓教于游、寓學于游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積極創新與融合,印江激發旅游的新活力。
用心打造,傳承與創新西線漸入佳境
站在棉絮嶺停車場中段,遠眺鳳凰山,就恰似一身材魁偉、慈眉善目的萬米大佛仰臥山巔,輪廓清晰,造型逼真,令人驚嘆。守候在綠色“睡佛”的身旁,心中慢慢平靜,更加期待梵凈山頂的美景。夏日的梵凈山清涼舒爽,正值旅游旺季,前來觀光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梵凈山是貴州省銅仁市旅游開發的核心景區,位于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其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岳地貌景觀,令眾人神往。
(梵凈山)
近年來,隨著梵凈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和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的成功,其旅游人數直線上升,旅游旺季有時更是“一票難求”。其實,上梵凈山還有一條道路,從印江棉絮嶺徒步至梵凈山頂,在唐宋即為朝山古道。現在,“小眾”的梵凈山西線(印江)的旅游越來越“大眾”,被游客所喜愛。
梵凈山西線的西大門位于紫薇鎮大園址村,琉璃藍瓦、金龍抱柱,佛學專家、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所題“梵凈山”三個大字格外醒目,經團龍村乘車盤旋上行,便是四大皇庵之首的護國禪寺,前不遠便是棉絮嶺,是觀看萬米睡佛的最佳觀看點。從棉絮嶺徒步至梵凈山頂,沿山脊游行,步道平緩,遙望金頂而行。沿途風景優美,有碑林、薄刀嶺、迎客松、黑巷子、懷胎樹、剪刀峽、滴水崖、黔山第一石、賜敕碑、蘑菇石、金頂,實為“空中畫廊”,在原始森林中穿梭,可親近高大古樹,觸摸古老地質,欣賞摩崖石刻。
景多色美風情多彩。梵凈山西線沿線的朗溪古鎮、合水古法造紙村、紫薇園、團龍民俗村等文化旅游景點都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包括了土家族婚俗文化、獅子燈、土家族過趕年、儺堂戲油紙傘、土家紅棺葬等特色民俗文化、民族服飾和飲食習慣,當地的民俗歌舞、長壽文化及宗教養生體驗感較強。
近年來,印江用心挖掘、開發、改善和提高梵凈山西線沿線的旅游資源,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綠色先行,努力將優勢資源呈現給游客,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的轉型與升級,注重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保護、傳承,避免了布局分散、開發層次低、文化內涵不足等問題,在滿足游客需要的同時,也為推廣當地民族文化搭建了較好的平臺,越來越多的游客知道了梵凈山西線并被其“圈粉”。
此外,梵凈山西線沿線的村民也參與到文化旅游建設中來,主要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為登山游客提供便利,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游農家院這樣的體驗游越來越受到游客的喜歡。當地的“農二代”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飯”,感受到自然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梵凈山西線的發掘既帶動了地方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實現民族文化價值保護與梵凈山旅游發展的雙贏,又緩解了東線的“擁堵”局面,讓游客們對梵凈山、對貴州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梵凈山西線風光尤為秀麗,沿途視野開闊,觀賞性極強。從護國禪寺出發便主要以步行為主,對于喜好攝影徒步者、欣賞自然美景的游客而言,比起東線乘坐纜車所見風光,西線之行更具挑戰性、趣味性,別具一番風味,更為重要的是,沿途還能真切地領略到梵凈山西線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若是去梵凈山,西線上、東線下或者東線上、西線下,那么既能欣賞到梵凈山的每一個景點,體驗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又能不走“回頭路”,滿足一下坐“索道”觀美景的心,豈不是兩全其美!
突出特色,全面打造城郊休閑旅游圈
“玻璃棧道和下山時的玻璃索道是我覺得最好玩的,驚險刺激的同時還能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這里。”來自德江的安女士聊起大圣墩景區讓其印象最深的地方時,首先想起的還是美景和景區內的吸睛設置,“因為這里是縣城周邊最高峰,所以站在山頂便能俯瞰印江,將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景區項目多,服務態度也好,推薦大家來玩。”
大圣墩,海拔1338米,是看印江縣城的最佳觀景點,被列為貴州省100個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試點項目。開車前往大圣墩,車行至玻璃索道景區入口便不再前行,遠遠望去由山頂至山腳之間一條閃著光的道路便是玻璃索道,另一邊則是玻璃棧道,它在山的懸崖峭壁之間綿延,讓人覺得雄偉又異常的艱險。
來到玻璃棧道下面,抬頭仰望,那棧道綿延而上,在陽光下玻璃閃閃發光。走上那棧道,第一感覺便是心中一驚,腳下的玻璃實在透明,自己猶如懸空,向下望去只見剛剛經過的屋子現已變得渺小,強烈的落差感使得心臟加速跳動,便是這美景在側也不敢再往前走一小步,生怕掉了下去。時間久了,有些人便習慣了,敢大膽地往前走著、用手機記錄著美景,也有扶著山壁緩慢前行的,更有被捂著眼睛,一路既驚又怕還在喊叫被朋友拖著走的。透過那厚厚的鋼化玻璃,下面就是萬丈深淵,不敢長時間看腳下的景物,這也許是一種心里的恐懼,因為一看腳下就會想象那玻璃碎掉,然后就有墜下去粉身碎骨的危險。
“看看這下面的那塊空地,是不是像一個大腳板的樣子,這便是彌勒佛上山時留下的足跡,‘天下第一大腳板’!”大圣墩的負責人帶領記者登到半山腰,指著景區正在完善的一塊形似腳狀的空地介紹道,大圣墩“佛緣匪淺”,在這里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在大圣墩下一步的規劃中,將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使景點有故事、有內容、有內涵,以不負這自然天成的美景和游客的青睞。
大圣墩規劃景點有880米玻璃棧道、400米玻璃滑道、懸崖秋千、飛拉達攀巖、滑索、體能拓展、CS野戰基地等,配套項目有游客服務中心、土家風情街、國學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園、婚紗拍攝基地、上山索道等。目前游客服務中心、玻璃棧道、玻璃滑道、飛拉達攀巖、彩虹滑道、旅游公廁、大型停車場已建成,10臺觀光車已投運,土家風情街、上山索道等項目正在建設。雖然景區正在完善中,但仍然抵擋不住游客們的熱情,目前游客主要來自印江及周邊思南、德江、石阡等地,山下的居民也紛紛抓住商機,或到景區門口賣小吃,或在家開起了農家樂。
除了大圣墩,云上居、朗溪石漠化公園也都在精心謀劃規劃,整合資源和資金,加快構建具有印江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這類景區的打造主要將旅游產業和文化、教育等產業相結合,全力打造縣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進一步推動旅游產品全面綜合發展。
清新雅致,屋在茶中的生態旅游觀光勝地云上居;茶香四溢,茶海碧波蕩漾的新寨省級農旅園;漫山翠綠披身,碩果落紅高掛的朗溪石漠化公園……拾階繞徑香悠漾,邁步登高色碧青。置身于如此美景,一身疲憊悄悄褪去,城郊的風光讓人不由得多停留幾日,偷得浮生半日閑。
“印江按照 ‘一心三團’格局,突出書法、狀元、土司三大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城郊休閑旅游圈。”印江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車文興表示,近年來,印江探索文化旅游體制改革,堅持“旅游強縣”戰略,圍繞“書法之鄉·養生印江”發展定位,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實施“兩區一廊”戰略,以四季五感八養立體養生為主線,在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基礎條件改善、旅游環境治理、品牌檔次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域鄉村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城郊鄉村旅游休閑目的地,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以游為引,寓教與寓學共鑄研學之路
文藝節目交流、中國書法體驗、采茶制茶工藝、祭拜孔子活動、戶外素質拓展……今年4月底,銅仁學院的百名留學生赴印江云上居狀元鄉愁館體驗傳統文化,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增強留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句詩用來形容云上居最恰當不過。波光粼粼的狀元湖邊上游著一群無憂無慮的小鴨,駐足橋上涼亭,可感清秀小風拂面而過,穿過狀元湖上的木質小橋,便能看到“身”在茶園中的一棟棟生態別墅,憑欄遠眺,雙鶴山、冬瓜嶺和萬畝茶園自然風光陶冶著人無限的情操,讓人不禁萌生了涓涓詩情。據介紹,云上居景區有青少年國學研學基地、農家樂、生態農業體驗園、生態餐廳、茶文化館、野外拓展訓練基地、生態別墅、狀元茶園、曹狀元故居、鄉愁館等項目。這個以印江縣“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為導向,集拓展、餐飲、娛樂、耕讀、詩畫、鄉愁、體驗、科普等于一體的“云上居”名副其實。
園區文化底蘊深厚,最具鄉土文化特色的項目是狀元文化鄉愁館。“居處千柱落磉,萬馬歸槽,白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家有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煮飯;三只鹽船下河,一只不到即打淡。”園區負責人張觀勇帶著記者來到曹狀元故居介紹道,這是曹狀元在皇上問其家世時,隱語幽默的回答,可眼前曹狀元的故居破破爛爛,哪里有曹狀元形容的好呢?
(印江)
“所謂其‘千柱’是指家中的高粱桿,‘萬馬歸槽’是指蟻穴滿地,‘千人拱手’是說對面的縣城早晚祭祀和官員進出時都好像朝他家的方向拱手作揖,‘萬盞明燈’則是指從屋頂漏洞射入的月色星光點點 ,‘七十人挑水,八十人煮飯’是講他七十歲的老父親還要挑水和八十的母親還要回家做飯,‘鹽船’是指生蛋的鴨子,‘一只不到即打淡’指的是只要一只不下蛋家中就吃不上鹽。”
原來如此。可曹狀元卻因此話而被皇帝誤殺,查明真相后的皇帝痛惜不已,便下旨恢復其狀元之名,并按皇家禮儀厚葬。因其無襲子,乃賜印江以朱棺禮葬,此后,印江人沿用成俗。
狀元文化鄉愁館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分為曹狀元故居、狀元館、印江考院三大板塊,是開展歷史參觀、祭祀、開筆禮、祭書圣、國學講堂的活動場所。在這里可以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開筆禮、拜師禮。這種寓教于游、寓學于游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在積極推動印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也為印江全域旅游轉型升級持續探尋著更具活力與內涵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印江整合旅游資源,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了一批如云上居狀元鄉愁館、印江博物館、柳氏宗祠歷史記憶館、田氏宗祠土司文化鄉愁館及木黃紀念館等示范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既能傳承豐厚歷史文化、激活印江文化旅游資源,又能探秘狀元文化精髓、豐富青少年社會實踐,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
宋詞里說,山是眉,水是眼。在古人眼里,山與水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可不是么。印江的山山水水,溫柔又熱烈,遠遠的一道道廓影飽蘸著蒼黛色,像一種種油畫般的著色,厚厚地涂抹在藍天白云下。目之所及,山水如畫,進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所有為俗塵之事所累的神經逐漸舒展,不再緊繃。在此研學,陶冶身心,融合傳統文化,也得體驗一回古人妙詩的靈感來源。
旅游專題策劃
- 無數據
熱門推薦
- 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立足自身資...
- 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
- 【旅游扶貧看貴州】一座省會城市的...
- 龍長春調研播州區烏江古村落項目建設
- 松桃苗族自治縣委書記 :冉曉東《...
- 【旅游扶貧看貴州】黃平,奮筆書寫...
- 【旅游扶貧看貴州】一座山帶動一個...
- 【旅游扶貧看貴州】鄉村旅游看印江
- 貴定縣委書記:莫春開《全面全年全...
- 【旅游扶貧看貴州】春風過高原 “...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挺起了大...
- 開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到南江...
- 【旅游扶貧看貴州】榕江旅游扶貧奏...
- 【旅游扶貧看貴州】美美與共 揮墨...
- 【旅游扶貧看貴州】扶貧之花在高原盛放
- 【旅游扶貧看貴州】一座古城的鄉村...
- 【旅游扶貧看貴州】風起“云”飛譜...
- 思南縣委書記:劉云成建成《“山地...
- 【旅游扶貧看貴州】苗鄉侗寨譜寫的...
- 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以創建綠色...
- 【旅游扶貧看貴州】秀美安順,旅游...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二十)
- 【旅游扶貧看貴州】新時代鄉村旅游...
- 雨季旅游安全八大注意事項
- 【旅游扶貧看貴州】做精鄉村旅游的...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九)
- 龍里縣委書記:劉華龍《借助黔出湘...
- 劉文新在望謨縣調研時強調:全面打...
- 安順市委副書記、市政法委書記、黃...
- 畢節市市長:桑維亮《讓“洞天福地...
- 【旅游扶貧看貴州】貴州推動鄉村旅...
- 【旅游扶貧看貴州】施秉鄉村旅游“...
- 【旅游扶貧看貴州】天眼美名揚 毛...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八)
- 貴州旅游協會到黃平縣考察促交流加...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扶貧讓凱里...
- 【銅仁】銅仁召開2017年上半年旅游...
- 國家旅游局黨組召開會議學習十八屆...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
- 2016旅游市場供需兩旺 全年國內游...
- 2017年“呀諾達”杯導游風采大賽決...
- 省旅發委主任李三旗在六盤水市滑雪...
- 省委第二督察組赴省旅游發展委進行2...
- 吳戎率隊到貞豐調研國際山地旅游暨...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推動脫貧攻...
- 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 :馬長青《高...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八)
- 國家旅游局印發綱要 明確“十三五...
- 蔡國祥委員:貴州發展體育旅游正逢其時
- 旅發委貫徹市委五屆三次全會精神,...
- 黔南州長吳勝華到荔波縣調研景區提...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四)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五)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二)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三)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七)
- 嚴處罰、快曝光,讓游客不文明行為...
- 陳敏爾書記在凱里調研強調“五個聚...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六)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三)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九)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一)
- 圖解丨關于旅游,李克強總理這樣說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一)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四)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六)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二)
- 【文旅融合看貴州】發展全域旅游,...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七)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五)
- 【文旅融合看貴州】“文化+旅游”釋...
- 【文旅融合看貴州】 “爽爽貴陽”...
- 【文旅融合看貴州】解碼旅游消費經...
- 【文旅融合看貴州】揮毫潑墨書寫文...
- 【文旅融合看貴州】全域旅游風帆揚...
大家都在看
- 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立足自身資...
- 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
- 龍長春調研播州區烏江古村落項目建設
- 思南縣委書記:劉云成建成《“山地...
- 畢節市市長:桑維亮《讓“洞天福地...
- 【文旅融合看貴州】發展全域旅游,...
- 貴州旅游協會到黃平縣考察促交流加...
- 貴定縣委書記:莫春開《全面全年全...
- 【旅游扶貧看貴州】黃平,奮筆書寫...
- 【旅游扶貧看貴州】扶貧之花在高原盛放
- 【文旅融合看貴州】“文化+旅游”釋...
- 安順市委副書記、市政法委書記、黃...
- 【旅游扶貧看貴州】榕江旅游扶貧奏...
- 開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到南江...
- 松桃苗族自治縣委書記 :冉曉東《...
- 【旅游扶貧看貴州】一座山帶動一個...
- 【文旅融合看貴州】 “爽爽貴陽”...
- 【旅游扶貧看貴州】鄉村旅游看印江
- 【旅游扶貧看貴州】春風過高原 “...
- 【文旅融合看貴州】解碼旅游消費經...
- 吳戎率隊到貞豐調研國際山地旅游暨...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挺起了大...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八)
- 2016旅游市場供需兩旺 全年國內游...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九)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一)
- 【旅游扶貧看貴州】美美與共 揮墨...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二十)
- 【旅游扶貧看貴州】貴州推動鄉村旅...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五)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四)
- 【旅游扶貧看貴州】做精鄉村旅游的...
- 【旅游扶貧看貴州】天眼美名揚 毛...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三)
- 黔南州長吳勝華到荔波縣調研景區提...
- 【文旅融合看貴州】揮毫潑墨書寫文...
- 【旅游扶貧看貴州】一座古城的鄉村...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扶貧讓凱里...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二)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
- 【旅游扶貧看貴州】旅游推動脫貧攻...
- 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以創建綠色...
- 國家旅游局印發綱要 明確“十三五...
- 陳敏爾書記在凱里調研強調“五個聚...
- 【旅游扶貧看貴州】施秉鄉村旅游“...
- 省旅發委主任李三旗在六盤水市滑雪...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六)
- 【文旅融合看貴州】沐新時代東風—...
- 圖解丨關于旅游,李克強總理這樣說
- 國家旅游局黨組召開會議學習十八屆...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九)
- 省委第二督察組赴省旅游發展委進行2...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四)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三)
- 雨季旅游安全八大注意事項
- 【銅仁】銅仁召開2017年上半年旅游...
- 蔡國祥委員:貴州發展體育旅游正逢其時
- 嚴處罰、快曝光,讓游客不文明行為...
- 2017年“呀諾達”杯導游風采大賽決...
- 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 :馬長青《高...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十七)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一)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二)
- 龍里縣委書記:劉華龍《借助黔出湘...
- 【旅游扶貧看貴州】苗鄉侗寨譜寫的...
- 圖解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旅游(八)
- 旅發委貫徹市委五屆三次全會精神,...
- 【文旅融合看貴州】麻江:“景區+”...
- 【文旅融合看貴州】全域旅游風帆揚...
- 【旅游扶貧看貴州】風起“云”飛譜...
- 【文旅融合看貴州】山水凱里美如畫...
- 劉文新在望謨縣調研時強調:全面打...
- 【旅游扶貧看貴州】秀美安順,旅游...
- 【旅游扶貧看貴州】新時代鄉村旅游...
- 【文旅融合看貴州】邁向詩與遠方,...